為什么說油輪襲擊事件,會可能變成美國和伊朗
感謝邀請。在美伊關系持續(xù)緊張之際,又爆出了阿曼灣油輪襲擊事件,這令國際社會的神經在讀受到刺激,美國和伊朗到底會不會因為這件事兒發(fā)生沖突呢。提問的朋友似乎認為這件事有可能成為沖突的導火索,不過我認為某件危機事件是否可能成為導火索是不會有確切答案的,我們要分析的重點是此事件本身,最后做出一個個人的判斷。
第一,此次事件的受害國就目前來看伊朗不可能下手。本次爆炸的是挪威和日本的油輪,如果說是伊朗所謂,那么伊朗的行為實在不符合正常邏輯。一方面,挪威在國際危機的斡旋方面一貫名聲良好,伊朗沒必要在挪威沒有做什么威脅自己的事情的情況下,對挪威下手,這樣只會給自己制造新的敵人,還會惡化自身的國際形象。另一面更為關鍵的是事發(fā)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正在伊朗訪問,目的就是為了調停美國和伊朗之間的緊張關系,如果伊朗此時對日本下手,那么就是在打日本的臉,擺明了要與日本鬧翻,日本成為伊朗新的敵人顯然不符合伊朗的利益,有美國的能有愿意調停對于伊朗來說應該是改善對美關系的好機會,伊朗領導人不會傻到讓機會溜走,還得罪日本;
第二,出事的地點是伊朗最不可能主動對非美國船只動手的地方。我們都知道出事的地點是霍爾木茲海峽是中東地區(qū)也是世界上最為重要的石油運輸通道,伊朗就掌握著這一咽喉要道,保障通道的安全,才會帶來可觀的利益,如果伊朗在這里炸了別國的油輪,那無疑會對其他國家的油輪帶來巨大影響,沒有安全的保證,是沒有國家愿意從此經過,這對于伊朗來說肯定是不愿意看到的。說白了,伊朗不會笨到拿自己的經濟生命線開玩笑,不會拿自己地王牌主動去挑釁美國和國際社會。
第三,對于美伊兩國來說對沖突借口的需要時不一樣的。美國作為強者,需要一個借口對伊朗下手,名正言順,還可能得到其他國家的支持。而伊朗作為弱者,目前最擔心的就是給美國主動打擊自己的借口,如果還有周邊國家支持美國,那么就非常威脅了。所以從自身國家安全角度考慮,伊朗是盡力避免給美國借口。
綜上所述,這次爆炸事件的末后兇手說是伊朗是說不通的,至于是不是美國的苦肉計也不要輕易下結論,問題的關鍵是各方如何看待這次事件,如何利用此次事件。美伊雙方和其他相關國家都應該慎重。
現在的這個時間點,伊朗和美國開戰(zhàn)的機會微乎其微;不但不會開戰(zhàn),而且“鷹派中的鷹派”,川普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很可能會提前走人。
2020年是美國總統(tǒng)大選年,現在離最后對決不到一年半時間,川普總統(tǒng)絕對不會吶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險——川普對連選連任勢在必得;這一點他還是很靠譜的;
美國總統(tǒng)大選年,決定著美國對外政策,特別是對外發(fā)動戰(zhàn)爭(或者結束戰(zhàn)爭)的走向;比如美國當年出兵越南,打了那么久,死了那么多人;
最后戰(zhàn)爭的結束,美國人灰溜溜的撤離上因為什么?不是因為越南發(fā)明了什么新式武器,也不? ??因為越南又得到了什么強有力的外援;其原因只有一個,美國換了一個總統(tǒng);
美國發(fā)動伊拉克這種也是一樣!同樣死了那么多人,打了那么久,花了那么多錢;怎么結束的呢?原因只有一個,美國換了總統(tǒng);
川普也是一樣。此人一上臺酒準備美國全方位的戰(zhàn)略收縮——從敘利亞撤軍、從阿富汗撤軍;川普的套路不是通過發(fā)動戰(zhàn)爭,而是用“關稅“,用緊縮移民政策來使美國再一次強大;
川普是商人,更是一個對“政治遺產“十分看中的政客;一旦美國現在開戰(zhàn),選民支持率下降,川普的政治遺產將化為泡影——大選年以前發(fā)動戰(zhàn)爭是連選連任的大忌;
同樣的道理也適合伊朗;伊朗的明年以及后年也要迎來總統(tǒng)和議會選舉;此時開戰(zhàn),即使是“慘勝“,可能民意也很難把控;老百姓向往畢竟還是和平與安寧。
克制,這是伊朗和美國政治家們現在的主旋律。
Hash:b03dff25185d14625b1bb2013df7e7525d2daa3f
聲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