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物評價500字左右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chuàng)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chuàng)立者,使中國進入了多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了政治上的統(tǒng)一,形成了“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后各朝代謀求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但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 秦始皇在位之時,吞并六國,并發(fā)兵南征北討,史載“百越之地,盡皆俯首”,“北擴千里”“秦王掃六合”,按戰(zhàn)國地圖看,領土幾乎比戰(zhàn)國七雄控制范圍擴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設置郡縣”,對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統(tǒng)治和制度建設,不似其它同時代的征服者如馬其頓的亞力山大,或羅馬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設;因此使統(tǒng)一的土地統(tǒng)治穩(wěn)固,這才為中國現(xiàn)在的版圖奠定了基礎。后人認為,“功莫大過秦皇漢武”。意指秦始皇在武功方面,排在漢武帝之前,歷史上無出其右。至今,英語中對中國的稱呼China,也是從羅馬語Chin(秦)演變過來的,這在一個側面上表現(xiàn)了秦帝國的影響力。 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重視以法治國,秦始皇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韓非,曾自嘆“若與其同游,則無恨矣”。對將領賞功罰罪,皆依法。秦始皇雖專制,認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國。陳勝、吳廣起義,其理由也是“秦法嚴苛”,其罪當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那般因嚴重腐敗,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導人治,治國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決,而至今日人治之風,馬屁之風猶在。 秦始皇首創(chuàng)驛站制度,并修驛道。為龐大帝國的政令通達以及由此而來的郡縣制皇權國家奠定了技術基礎?!靶摅A道,設郡縣”,這是中國能夠采用郡縣制這種先進制度,而非類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個必要條件。同時期的羅馬不能有效控制占領區(qū),只能設權利極大的總督(總督總攬一地的軍政大權,都是貴族,基層組織都依靠當?shù)氐脑薪M織),仍舊類似于分封制,這是羅馬帝國后來分裂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たh制是一種平民制度,其軍政首腦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績軍功可上可下,可平職調(diào)動,這就導致了職業(yè)官僚和職業(yè)軍人的出現(xiàn)。職業(yè)官僚和職業(yè)軍人都可以來自平民,郡縣官僚制有效的保證了平民(布衣)參政議政的權利(如李斯,蒙敖等等都是布衣,依軍功政績才出將入相),相比分封制這種貴族政治,無疑是一大歷史進步?,F(xiàn)代國家的文官制度和軍隊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國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時間,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先進于西方,從而比西方發(fā)達奠定了基礎。所謂“漢承秦制”,“自秦以來,其制未變”,“百代猶行秦法政”。兩千年的皇權時代的中國,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襲了秦朝的制度。 因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國”的法家學說,而其后中國歷代統(tǒng)治者都推行以仁愛,中庸為核心的儒家學說。因此,秦始皇常作為負面典型出現(xiàn)在各種散文、史籍中。如賈誼的《過秦論》等。 《史記?秦始皇本紀》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 賈誼《過秦論》:一夫作難而七廟墮,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學家看作是一個暴君,為了權力可以不擇手段。 萬里長城、秦馳道、靈渠、阿房宮及秦始皇陵等的規(guī)模均極為龐大,勞動舉國的人口興修,不少文獻均斥責在工程進行時造成不少人命死傷,但另一方面卻使各地的交通進一步? ??展,有助日后交通、經(jīng)貿(mào)、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為史學家對于秦始皇功大還是過大的爭論點。
Hash:92b1990e14cfa50592443905fbf04d4d86005574
聲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